6:2氯多氟辛烷醚磺酸鹽(F-53B)作為新型有機污染物全氟辛基磺酸的替代品,在環境和生物樣本中被廣泛發現,對機體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視。近日,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系牛強教授課題組在F-53B對神經毒性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被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內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國科學院1區,IF=12.2)接收。
該研究結果表明,F-53B通過升高溶酶體pH,致溶酶體Ca2+積累,隨后通過降低CaMKK2表達,阻斷了p-AMPK及其下游信號通路的表達。這種調節機制破壞了V-ATPase-AMPK信號軸,導致神經細胞嚴重的能量代謝功能障礙,減少了ATP的產生。值得注意的是,過表達V-ATPase B2蛋白和白藜蘆醇的干預顯著減輕了F-53B誘導的神經細胞毒性。這些發現為F-53B的神經毒性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并為未來在調節V-ATPase-AMPK信號軸的神經保護策略提供了潛在的靶點,具有科學和實踐意義。
該論文由預防醫學系碩士生張月為論文第一作者,牛強老師及木拉提別克·克爾曼老師為該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此外,該論文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2060580,81860559);石河子大學國際科技合作推進計劃項目(GJHZ202308);石河子大學校內自主立項(ZZZC2023027)的資助。
(通訊員:牛強 木拉提別克·克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