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文學藝術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組織來自哈薩克斯坦、緬甸、阿富汗三個國家的11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留學生,走進石河子大學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參觀了中心展廳和陶藝工作室,親身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本次活動以“留學石大,感知中國”為主題,旨在使來疆留學生更好地“了解新疆、認識中國”,促使留學生“學在新疆、融入新疆”。
參觀過程中,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胡小宇老師以新疆地區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線,向留學生們介紹了各族人民自古以來在新疆不斷交往、交流、交融并形成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程。通過現場講解,留學生們了解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程與現狀,逐一參觀并感受了新疆民間文學、傳統節日、傳統舞蹈、傳統服飾、傳統音樂、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傳統戲劇與曲藝等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觀賞了中心歷屆培訓學員制作的陶器、柳編、地毯、刺繡、剪紙等手工藝品。哈薩克斯坦留學生蘇美麗還興致勃勃地拿起冬不拉即興演奏了一曲,獲得了同學和老師們的掌聲。
緬甸留學生劉沐琛說:“這里陳列的陶瓷、刺繡、柳編等手工藝品讓我了解到諸多新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讓我對新疆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哈薩克斯坦留學生蘇美麗說:“新疆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我們哈薩克斯坦的民俗文化有相同之處,也有差異,通過這次參觀,我更加深入地認識了新疆,認識了中國。”
組織這次活動的留學生班主任馬娟表示,“以實踐活動為契機,組織來華留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共同發展歷史,感受當代中國尤其是民族地區開放、包容的文化生活,這有利于將真實的中國展現給世界。”
(通訊員:馬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