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動物科技學院王勇教授課題組在豬肺炎支原體(M. hyopneumoniae)在宿主細胞內免疫逃逸和增殖的分子機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結果以“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nuclease Mhp597 negatively regulates TBK1-IRF3-IFN-I pathway by targeting Vimentin to facilitate infection”(豬支原體核酸酶Mhp597通過靶向Vim抑制宿主Ⅰ型干擾素釋放促進其持續性感染)的原創性研究論文,在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發表(中國科學院1區Top期刊,IF:7.7)。
論文出版信息
M. hyopneumoniae Mhp597調控先天免疫反應的模型示意圖
M. hyopneumoniae感染引發豬慢性傳染性肺炎,對養豬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本研究發現M. hyopneumoniae核酸酶Mhp597作為潛在效應子調控宿主I型干擾素(IFN-αand IFN-β)的產生,進而在M. hyopneumoniae免疫逃逸中發揮作用。研究發現Mhp597在宿主細胞中具有高效的表達能力,并能顯著抑制IFN-α和IFN-β表達,同時降低TBK1和IRF3的磷酸化水平。通過酵母雙雜交和免疫共沉淀實驗發現Mhp597通過特定的氨基酸殘基(ARG232、LYS256、PHE263和LYS317)與豬肺泡巨噬細胞Vimentin(Vim)相互作用。進一步分析表明,Mhp597可通過Vim抑制TBK1和IRF3的磷酸化,進而抑制I型干擾素的產生,促進M. hyopneumoniae在宿主細胞內繁殖。總之,本研究首次闡述了Mhp597通過Vim負向調控TBK1-IRF3-IFN-I信號通路促進M. hyopneumoniae在宿主細胞內的免疫逃逸和增殖的分子機制,這些發現增進了我們對M. hyopneumoniae致病機制新的理解,為開發新的治療策略提供了潛在的分子靶標。
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動物科技學院博士研究生李芮芮、鄭煒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動物科技學院王勇教授、陳創夫教授、馬忠臣副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兵團英才青年項目、石河子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計劃(RCZK202456)的支持與資助。
(通訊員:王勇 馬忠臣 郜建銳 鞏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