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戰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3月9日,石河子大學鹽堿地治理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赴第十四師224團開展鹽堿地改良與作物提質增效技術創新服務,為當地農業生產提供科技支撐。
團隊在224團1連新開鹽堿耕地,集成應用有機-無機協同調控技術體系。基于耕地風積沙土壤基質特性,提出高分子材料-生物炭基堆肥復合改良方案,通過機械深施腐殖酸基高分子改良劑(150 kg/畝)實現土壤團聚體重構,結合腐熟牛羊糞肥與秸稈生物炭基堆肥(5噸/畝)的微生物調控,構建物理-化學-生物三位一體的降鹽增效模式。團隊現場為農戶配發中農宏遠專用改良劑500kg,并詳細指導其掌握分層施用關鍵技術。
團隊針對噴灌系統運行特點,分析土壤墑情監測數據,提出了播種期采用小定額高頻灌溉控制鹽分表聚,拔節期實施干濕交替灌溉促進深層脫鹽,同步制定滴灌施肥節點控制方案,即分階段調控灌溉策略。
團隊在224團7連冬小麥種植區,開展強化全生育期技術指導。針對中麥578品種特性,重點指導了淺埋式滴灌帶鋪設與種肥分離精準施播操作。通過建立有機肥替代量化指標體系,形成了基肥增有機+分期追肥的標準化方案,有效控制土壤鹽分表聚風險。目前示范區土壤含鹽量穩定在作物耐受閾值內,冬小麥群體長勢均衡。
此次技術服務通過理論培訓+現場示范+跟蹤指導模式,系統輸出鹽堿地改良實用技術體系。團隊已建立3個長期定位觀測點,持續跟蹤土壤改良效果與作物響應規律,為農戶提供動態化解決方案,為南疆地區鹽堿地綜合治理與高效利用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模式。
(通訊員: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