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 名來自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薩金諾夫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走進石河子大學,開啟了以 “絲路?石大漢韻” 為主題的 “漢語橋” 夏令營。此次夏令營聚焦新時代國際人文交流,為孔子學院學生提供沉浸式漢語及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場景,搭建起全方位感知中國的平臺,有力深化了中外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
課堂融合,筑牢漢語文化根基
夏令營以“第一課堂夯基、第二課堂鑄魂” 為框架,精心開設中國國情概況、漢語拼音、HSK考試強化、成語典故解析等課程。授課教師創新運用 “文化情景教學法”,將語言學習巧妙嵌入歷史語境。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扎實鞏固了營員的語言基礎,更通過文化情景的營造,讓營員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深入探尋中華文化的奧秘。
文化體驗,感悟傳統精髓內涵
通過太極、茶藝、剪紙、書法等傳統文化課程,營員們不僅學習了中國傳統技藝,更深刻體悟到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內涵。書法課上,教師教營員書寫“上善若水” 時,解析 “水” 字的甲骨文演變,揭示漢字背后的故事,讓營員在實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太極招式 “云手” 與 “攬雀尾” 的流轉,讓營員體悟 “剛柔并濟” 的處世哲學;“鳳凰三點頭” 的茶藝禮儀,使營員理解 “和靜清寂” 的東方生活美學;剪紙課上,營員們則體會到中式對稱美學的獨特韻味。
實地巡禮,領略中國多元魅力
營員們通過實地考察,既見證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成就,也體悟到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在石河子市,營員們深切感受兵團精神的精神內涵,親身體驗生態修復的偉大成就;在烏魯木齊市博物館,見證多元文化交融的千年脈絡;在成都都江堰,驚嘆于李冰父子“深淘灘、低作堰” 的治水哲學。一系列實地考察活動,讓營員們全方位領略到中國的獨特魅力。
營員羅伯特(Robert)表示,通過夏令營,不僅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入了解,更對中國的發展理念有了全新認識。希望未來能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 “載體”,為架起中哈文化交流的橋梁貢獻力量。
此次“絲路?石大漢韻” 夏令營以“行走的課堂” 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時空限制,讓學生在實地考察中體會 “知行合一” 的智慧,不僅推動了石河子大學中文教育事業與國際化發展,更為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傳播中國聲音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源:國際交流中心 編審:劉軍 宿閃閃 甘秀葉 袁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