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石河子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聯合主辦的“2025年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化工子聯盟會議暨綠色化學和可持續催化國際學術交流會”在我校開幕。交流會以“綠色化學與可持續催化”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波蘭、新加坡、墨西哥等國的百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綠色化工與低碳發展的前沿技術與未來趨勢。
石河子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李兆敏致歡迎辭。他代表學校向遠道而來的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強調了綠色化學在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解決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化工綠色發展難題中的重要意義。他指出,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石河子大學始終將國際交流與合作置于重要位置,未來將進一步深化絲綢之路沿線產學研融合,攜手各方共建跨區域創新共同體,為行業發展凝聚合力。
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院長楊貴東教授、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Ishak Ahmad教授分別致辭,高度評價了此次會議對促進國際學術合作與綠色化工技術創新的重要作用。會上,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劉紀昌教授代表學校與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現場簽署了合作協議,為雙方后續深化合作奠定基礎。
會議期間,多位國際知名學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Kuo-Wei Huang教授探討了甲酸作為低碳能源載體的應用前景;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Ishak Ahmad教授展示了纖維素納米晶增強生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可持續應用;北京師范大學朱曉夏教授介紹了綠色化學方法制備聚合物生物材料的創新技術。此外,來自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Artem Manyakhin博士分享了植物活性成分綠色提取技術的研究進展。
為進一步細化研討方向,會議還設置了多個分會場,議題涵蓋“CO2催化轉化”“生物質資源利用”“電化學儲能”等當前行業熱點領域。同時,會議特別開設青年論壇,來自哈薩克斯坦等國的青年學者積極參與,展示了各自在納米材料、環境催化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為國際學術交流注入了青春活力。
本次會議通過大會主旨報告、主題分組研討等多元形式,有效促進了綠色化學與可持續催化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與會專家學者達成共識,一致認為綠色化學與可持續催化技術將為全球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注入全新動力。會議期間,參會嘉賓還參觀了我校化學工程與技術國家一流學科的建設成果,直觀感受了學校在該領域的科研實力與發展成效。
(通訊員:張海洋 編審:劉軍 宿閃閃 甘秀葉 袁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