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要求,深化粵疆教育協作,以高質量培訓賦能學校“雙一流”建設與國際化發展,8月14日至20日,我校第六期中層干部治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賦能學校‘雙一流’與國際化發展培訓班” 在中山大學成功舉辦。校黨委副書記馬春暉帶隊,46名學員采用理論研學、實地教學、專題研討三維一體的學習模式,圍繞學科生態優化、國際化辦學、科技成果轉化三大核心命題深入研修,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周的灣區創新實踐學習任務。
學習灣區經驗,汲取奮進力量
本次培訓特邀7位資深專家學者量身授課,課程內容緊扣學校發展需求,精準覆蓋核心領域。課程中,專家深度解讀“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思考與實踐”,清晰剖析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邏輯;系統講解“高校行政流程優化與管理藝術”,助力學員提升治理效能;專題闡釋“高校治理現代化與領導干部管理藝術”,推動治校能力迭代升級;分享“全球勝任力培養與國際化辦學實踐”經驗,幫助學員拓寬國際視野;深入探討“高等教育學校規劃、學科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策略,精準對接社會需求;持續深化“以高質量思政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人”的使命認知,切實筑牢立德樹人根基;重點賦能“教育工作者溝通技巧和說話藝術”,有效提升管理軟實力。培訓期間,學員們結合邊疆高校發展實際深入交流,為破解學校發展瓶頸、推動“雙一流”建設與國際化發展注入了新思維、新動能。
沉浸嶺南沃土,砥礪育人初心
廣州作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與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承載著深厚的紅色基因與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學員們探訪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學習“需求對接-中試孵化-產業落地”全鏈條服務機制,破解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走進黃埔軍校舊址,在“親愛精誠”校訓前重溫革命誓言,于將帥搖籃中體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精神血脈;參訪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直面“天河二號”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算力震撼,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戰略認知;漫步中山大學康樂園,從馬丁堂的紅磚綠瓦、懷士堂的百年鐘聲間,感悟學術精神與黨建引領的深度融合。3場實地教學構筑起“紅色鑄魂—科創賦能—文脈傳承”的立體化課堂,激勵學員堅守邊疆教育初心。
加強互學互鑒,凝聚奮進共識
為進一步推動學習成果轉化、凝聚發展合力,培訓期間圍繞“學科交叉與資源整合”“治理現代化與人才引育”等核心議題組織開展研討。學員們結合自身崗位與邊疆高校辦學實際,踴躍發言、交流觀點、共商實策,在思想碰撞中拓寬了視野、明晰了行動路徑。在結業儀式上,4位學員代表立足本職崗位分享了培訓心得。農學院院長張亞黎以“守住師生之心”為題,強調應深入調研師生真實需求,精準對接資源投入,強化學科交叉與全局意識,實現“為一域增光、為全局添彩”;水利建筑工程學院院長李俊峰表示,通過此次培訓進一步認清了差距、明確了方向,將把灣區經驗轉化為推動學院規劃與協作機制優化的具體行動;黨委教師工作部(人事處)副處長趙巖聚焦“師資隊伍建設”,提出要構建涵蓋引育、評價、服務的全周期人才工作體系,以機制創新激發教師內生動力;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程廣斌則聚焦體制機制創新與治理體系現代化,提出積極引入灣區先進管理模式與服務理念,以系統提升推動學院內涵發展與治理效能實現新突破。
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主任吳大勇在結業儀式上代表全體學員作總結發言。希望學員們以此次培訓為新起點,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認真學習借鑒中山大學的先進理念與創新實踐,真正將培訓所學、所思、所悟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新思路、破解難題的新方法、推動發展的新動能,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更優作風投身于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本次培訓既是一次對標國際前沿的治理能力淬煉,也是一場扎根向西開放戰略的初心叩問。學員們一致認為,此次學習不僅是對標先進的治理賦能,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思想動員。大家將持續加強互學互鑒,將“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融入崗位實踐,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與國際化發展的實際行動,攜手書寫邊疆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通訊員:李聰 編審:劉軍 宿閃閃 甘秀葉 袁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