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7日,由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信息檢索專委會主辦、石河子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承辦的第三十一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CCIR 2025)在石河子市召開。來自各知名高校、科研機構與企事業單位的2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信息檢索×智能體:新范式與新機遇”主題,共話領域前沿理論突破,探討技術融合創新路徑。
石河子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興全參加論壇開幕式并致歡迎辭。他介紹了石河子大學的辦學歷史、學科建設成果,以及學校在信息技術相關學科專業與科研平臺體系的布局與發展情況。他表示,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校際、校企在智慧農業信息檢索、邊疆治理智能決策等特色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前沿技術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需求。
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馬少平、信息檢索專委會副主任竇志成以及大會主席陳竹敏分別致辭。他們均表示,期待與會專家學者通過主題報告、專題研討等形式,充分分享研究成果、深入交流學術觀點,共同破解技術瓶頸、探索應用新場景,為信息檢索與智能體領域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次會議設置了主旨報告、專題講習班、工業論壇、專題報告、青年學者論壇、新委員論壇、大會最佳候選論文報告以及評測報告等多個特色環節,內容覆蓋理論研究、技術實踐、產業應用等全鏈條,為參會者搭建了多元化的交流平臺。
在主旨報告環節,阿姆斯特丹大學院士Maarten de Rijke系統梳理了生成式信息檢索的發展與挑戰;清華大學教授朱軍深入闡釋多模態生成模型從虛擬到物理世界的演進路徑;上海階躍星辰科技有限公司CEO姜大昕系統闡述了大模型技術從模仿學習到強化學習的演進與實踐經驗;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車萬翔深入剖析了長思維鏈的機理及其在復雜推理任務中的前沿應用。
專題講習班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翔、山東大學辛鑫分別就大模型對齊與知識編輯、離線強化學習在信息檢索中的應用作了系統講解;工業論壇上,小紅書、華為等企業技術專家分享了大模型在內容平臺的實際應用以及信息系統公平性研究相關最新進展,展現出產研結合的廣泛前景;專題報告與圓桌會議環節,中國人民大學曹朝、復旦大學曹藝馨、電子科技大學鄒杰,分別圍繞智能體記憶技術、模型效用定律、對話式推薦系統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呈現了信息檢索技術與智能體融合的深度探索成果;青年學者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陳旭、北京郵電大學白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岸等三位青年學者,分享了基于大模型智能體的社會模擬、個性化智能體構建等代表性研究;新委員論壇則為信息檢索專委會注入新鮮血液,來自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青年學者成功入選。成果展示與評測同步推進:大會通過Poster交流、最佳候選論文報告等環節,集中展示了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彰顯領域學術創新活力;評測報告環節詳細介紹了2025年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挑戰杯的組織評測情況與賽題設置,冠亞軍等獲獎團隊還現場匯報了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
作為信息檢索與智能體領域的重要學術盛會,本次會議為行業專家學者搭建了深度交流、協同合作的平臺,有效推動了領域內理論方法創新與跨學科協作。與會各方進一步凝聚共識,未來將持續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機制,加速信息檢索技術與智能體的融合創新,為構建智慧社會、服務國家戰略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通訊員:郭夢夢 劉雅輝 編審:劉軍 宿閃閃 甘秀葉 袁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