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包福喜等在《Applied Catalysis B》上發表電解水重要研究成果
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和環境問題的加劇,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零碳排放特性,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然而,電解水制氫過程中的OER由于其緩慢的動力學過程,成為制約電解水效率的瓶頸。開發高效、穩定且可擴展的非貴金屬基OER電催化劑,以實現工業級電流密度下的低過電位和長期穩定性,是當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基于此,化學化工學院包福喜副教授、劉紀昌教授和郭文副教授等采用了一種簡便的溶劑熱法結合腐蝕策略合成了(Fe,Ni)OOH-MOF/NF復合材料。首先,通過溶劑熱法在鎳泡沫(NF)基底上制備FeOOH-MOF/NF,隨后將其浸泡在硝酸鎳溶液中進行腐蝕處理,最終形成(Fe,Ni)OOH-MOF/NF。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電子順磁共振(EPR)、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多種表征手段,對材料的化學組成、形貌、相結構和缺陷進行了詳細分析。此外,結合原位拉曼光譜(In-situ Raman)、原位衰減全反射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ATR-FTIR)以及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深入探究了材料在OER過程中的相重構行為和OE